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解读上述政策措施。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智能制造指数平均值为97。上海以总指数301分位居长三角各城市榜首,苏州、杭州、无锡紧随其后,得分分别为182、154、142,四个城市共同组成第一梯队。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下称“化债”)新政正快速落地,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对化债工作进行了进一步部署。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整理发现,截至12月12日将有江苏等28个省份合计发行约1.99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也意味着一揽子化债新政快速落地。
在近日公开发表的《加快落实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一文中,蓝佛安表示,此次12万亿元化债组合拳,推动地方2028年之前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大大减轻了地方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解决地方“燃眉之急”,并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
蓝佛安要求,下一步要确保一揽子隐性债务化解政策落地见效,主要有三大举措。其中首要工作是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尽早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6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额度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议案后,财政部11月9日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而各省也需要将这一额度逐步分配至各市县。而根据化债工作安排,上述6万亿元额度分别在2024年至2026年各发行2万亿元。
对于今年的上述2万亿元化债额度,地方发行进度快。11月12日,河南率先发文将发行约318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正式拉开了6万亿元化债额度发行序幕。而按照28个省份披露发行计划,截至12月12日地方合计发行1.99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这基本完成上述2万亿元化债发行计划,而从额度下达到完成发行也仅用时略超一个月。
“这说明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速度非常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
但完成今年化债额度发行任务只是化债工作的一环。
蓝佛安表示,目前,财政部已将新增6万亿元债务额度下达各地。我们将指导各地合理分配债券资金,抓紧细化置换债券发行和使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再融资债券“发行一批、置换一批”,让政策效应尽快释放。同时,强化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除了上述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外,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同样重要,避免地方“一边化债、一边新增”。从近些年审计部门等公开信息看,仍有一些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形成新增隐性债务,不过多年强监管已经初步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势头。
蓝佛安在部署一揽子化债政策落地的第二项重点工作,正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他表示,健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对新增隐性债务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强化债务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隐性债务增长,但从根本上解决仍要靠制度改革。长期来看,要从财政体制、债务预算管理和城投转型三个维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隐性债务的产生。下阶段,应加强对地方化债资金规范使用的监督,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进而确定政府规模、上收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稳定宏观税负、建立资本与债务预算、推动城投平台转型等,从而真正解决地方债务风险问题。
目前隐性债务主体基本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因此近些年融资平台公司受到严监管,目的正是防止地方借融资平台继续违法违规举债新增隐性债务。
温来成认为,下一步化债政策落地非常重视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因为如果这一点不落实,那么债务置换将进入“无底洞”,因此财政部再度强调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蓝佛安部署化债政策落地的第三大重点,正是推动融资平台加快改革转型,坚决防止违规为地方政府提供新增融资服务。
他表示,结合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展,加快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近些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等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宣布剥离政府融资职能,退出政府投融资平台名单。
“目前,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工作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下降。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配合,持续推动地方做好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蓝佛安称。
此前蓝佛安表示,关于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按照有关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已经研究制定了金融支持地方债务化解的政策举措,财政部将积极配合抓好现有金融支持政策落实。
去年以来,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这包括推动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通过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筹措资金偿还债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必要时,中国人民银行表态还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
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开表示,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阶段性成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陈益刊
相关阅读 前11个月地方借钱8.7万亿元,花哪了︱财税益侃地方所借8.7万亿元的一半资金用于“借新还旧”,即偿还到期债务本金或存量债务(含隐性债务)等;另一半资金则投向重大项目,用于稳投资、补短板、促消费。
10 516 12-05 21:51 化债额度披露约1.97万亿元,专家建言明年财政政策加力2025年需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130 12-05 16:12 罗志恒:化债远未结束,财政是中国经济矛盾的总根源化债之后的中国经济,需要优化财政理念与深化体制改革。
174 12-05 02:18 一个月发行1.93万亿置换债,地方化债“燃眉之急”得解明显缓解了地方财政资金压力,助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实现转型
834 12-04 20:51 连平: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化债的成效与问题化债资源安排相对均衡炒股融资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远水难解近渴”问题。
227 11-27 17: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