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城市供地质量将持续提升微信股票配资
2025 年年初,重点城市的供地动向透露出一个趋势:供地信心明显正在恢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30 个重点城市在售土地规模达 900 亿左右,达 2022 年以来新高;
第二,一线和三线城市供地节奏同比加快,截止 2 月初供地总底价分别同比增长了 19% 和 45%;
与此同时,重点城市土地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优化趋势。
从供地特征来看,2025 年初,2.0 以下容积率地块占比明显提升,低密地块供应成为主流。同时,起拍价低于 15 亿元的"小而美"地块占比上升。
土地供应结构性优化,进一步推动土地开发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型,同时将驱动行业跨入新周期。
01在售地块总底价创新高一线、三线城市供地节奏加快
CRIC 通过重点 30 城 2025 年初在售宅地的量价结构日度数据分析发现,年初土地市场供求规模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在售宅地供应总底价创 2022 年以来新高,典型城市供地信心正在恢复。
具体来看,2025 年 1 月 1 日 -2 月 7 日,30 个重点城市在售土地规模维持在 900 亿元左右,为 2022 年以来的最高。
实际上,年初典型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回升,1 月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达到 8.7% 创下新高,核心城市高溢价地块频出,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供地意愿恢复的推动力。
进一步从各能级城市来看,2025 年 2 月初一线、三线城市供地总底价同比分别增长了 19% 和 45%,是 2025 年初在售宅地供应总规模提升的主要动力,而二线城市供地规模则稳中微降 2%。
整体来看,一线城市在供地提质增量方面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比如上海,2025 年 1 月便在招拍挂市场投放了 140 亿的宅地,且不乏浦东新杨思、虹口四川北路等优质宅地;而三线城市 2024 年土地供应已率先筑底,2025 年初核心三线城市在售土地规模有所回升,其中南通、泰州、金华、扬州等城市均在岁末年初保持着连续的土地供应。
二线城市由于基数数值较高,且面临着较为迫切的去库存压力,典型如南京、福州、厦门 2025 年 1 月均无新增宅地供应,武汉、重庆、济南 1 月新增供应规模也在 5 亿元以下。
02低密地块供应成为主流低总价"小而美 " 地块占比上升
从容积率来看,重点 30 个城市 2025 年初在售宅地平均容积率为 1.95,维持在 2.0 以下。而 2022 年 -2024 年均在 2.1 左右。
低密地块供应成为主流的趋势在月度供地平均容积率也可以窥探一二,CRIC 监测的全国 300 城 1 月份新增供应经营性用地平均容积率为 1.91,且已连续 6 个月低于 2.0。
进一步细分来看,2025 年初容积率 2.0 以下地块占比明显提升,达到 44%,较 2024 年提升了 8 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新高。
其中,1.5 以下容积率在售地块建面更是大幅增长,2025 年 2 月初达到 9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64%。典型如北京顺义 1 月 24 日挂牌的中央别墅区宅地,起拍总价 60.2 亿,容积率只有 1.01。
2024 年以来,重点城市土地供应政策持续优化,通过提质缩量推动土地开发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型。
从待售地块的底价来看,2025 年初 20 亿元以上的高总价地块供应仍低于 2022 年和 2024 年,而总价 15 亿元以下地块供应占比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在售土地总规模的提升。
CRIC 数据显示,2025 年初总价 15 亿元以下地块占比达到了 53%,较 2024 年初上升了 21 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当前重点城市的供地动向已非常明确,通过中低总价、确定性更强的"小而美"地块宅地占比提升,叠加低密宅地供应导向,既降低房企拿地门槛、激活市场活力,同时为打造高舒适度居住产品提供空间,进一步反映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积极转向。
结语
2025 年初土地供应结构持续优化,低总价、低密度、确定性高的地块成为供应主流。中小规模宅地占比提升,叠加平均容积率降至 2.0 以下,将推动行业向"品质化开发"转型,随着核心城市市场率先止跌回稳,土地市场热度提升的情况下城市供地信心也将稳定回升。
重点城市供地质量仍将持续提升,联系到 1 月份自然资源部等 4 部门发文,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计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预计 2025 年在平衡供求预期的前提下,将有更多的高质量土地供应微信股票配资,供地规模同比也将迎来筑底。